【閱讀】記者_新聞媒體採訪寫作

 
  即將踏進媒體產業,正如一名記者般,事前的資料收集非常的重要。最近開始閱讀相關書籍,想把心得與想法和大家分享!
  《新聞媒體採訪寫作》一書,作者康照祥在開頭的第一章-新聞記者這一行,即把這行業的定義、期望、條件、現實,做個全貌式的描繪。
  「新聞記者的工作型態有多種面向,他可以是社會的觀察家,也是環境的守護者,更應該是正義的捍衛戰士,他是文字工作者,也是詩人,也是評論家,當然,他更是社會形形色色,多種職業中的ㄧ種,只是這一行的工作者,比起其他職業具有更多重面向,扮演更多種角色而已。」(P1)
  很喜歡著名前輩黃肇珩記者說的這句話:「記者是一個有人花錢請你閱讀、旅行、冒險,花錢請你採訪名人,請你做研究的工作。」
  書中內容從新聞價值判斷、法律、道德,該怎麼蒐集素材及採訪技巧,寫作的原理和新聞結構,到各式報導該注意的事項、避免犯的錯誤,用清晰易懂的文字,把知識和實務介紹給剛走入這扇大門的人。

熱門韓劇《皮諾丘》(匹諾曹),以「記者」為題材
  作者根據新聞學者錢震和鄭禎銘提出的新聞要素,再歸納整理,得出七個重點。 ()時間性;()不尋常;()英雄崇拜心理;()性;()人情味;()災難事件;()關係各人及所屬團體的事情
  這些重點看似平常,也非常容易理解為何是這些要素,但我卻越讀越覺得毛骨悚然。書裡的對這些要素的現實闡釋,仔細推敲,國內媒體其實也只是奉行這些要素,做出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新聞。
  以下為書中內容的濃縮式列舉版──
  "人類普遍具有偶像崇拜的心理,因此對偶像的報導具有絕大的可讀性。儘管有人不喜歡,但畢竟可以滿足各種領域的支持者,競賽、成就新聞的報導,也是英雄崇拜的心理反應;有關腥羶色的題材,雖為人不齒,但可滿足部分讀者的需求,效果很好;每當重大災難事件,新聞傳播媒體總會鉅細靡遺的報導,主要在滿足閱聽大眾憐憫、關懷及恐懼的心理。"
  諸如此類的闡述,不難想到為何電視總出現名人花邊新聞,殺人放火,行車記錄器……。
  在如何評定新聞價值這一章中,作者提出其中一個原則是:接近性。人們對於與自身相關或視周遭環境發生的事情會倍感關心及親切,作者舉例-社區中新建核子發電廠的震撼,恐怕比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有過之而無不及。當兩則重要性相同的新聞只能擇一選用時,新聞編採人員會選擇國內新聞,並把印度孟買市的訊息扔到廢紙簍。
  這一原則,我覺得是人之常情,也說得很對。但這是否也成為大家指責國內媒體幾乎沒提供國際新聞的成因?當時段或版面被與大家相關的辛辣話題佔滿,還能有地方容的下跨越海峽的訊息嗎?
  
  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具備「新聞鼻」,找出值得報導的內容。但反過來說,如果大家沒有興趣看這些內容,那這些報導又能說是值得的報導嗎?

  對新聞編採人員來說,觀眾「該看的」和「想看的」,要怎麼選擇呢?

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這個影片:
[皮諾丘] 想看的新聞 or 該看的新聞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CnUPRP-dfU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美國旅遊】全美十大危險城市之一 • 巴爾的摩Baltimore

【美國旅遊】巴爾的摩Baltimore • 交通篇 • MARC Train • 往返DC • 免費公車

【美國旅遊】最好吃龍蝦捲及海鮮餐廳 • 巴爾的摩Baltimore • Thames Street Oyster House